近日,由清华-通号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所(简称联合研究所)举办的主题为“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的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通用技术研究院25名清华校友出席了此次学术沙龙,与来自清华大学软件、计算机、电子和自动化系的百余名学子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联合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通用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以联合研究所前两期的多项研究成果为例,介绍了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通信信号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根据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使清华学子对该技术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对相关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他们表示找到了所学知识与国家产业需求之间的契合点。
整个会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大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大家关注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情况”,总工程师指出,“引进来”是我们快速获取知识、迅速追上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方法,而“走出去”是我们获得发展,从技术追随者成为领先者的必然结果。在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再创新”验证,而最终达到完全自主。针对“地铁和城际发展现状”,他指出,目前地铁市场仍然以外商为主,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系统有很现实的意义,未来我们在统一中国地铁、城际铁路领域的技术规范标准,发展自己的装备方面还大有可为。
有同学关心“入职通号的职业发展”,通用技术研究院预研部经理师进博士以学长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长经历。他认为在中国通号能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建设结合到一起;研究内容能够服务民生,家喻户晓,比较有成就感;研究领域广阔,处于高铁技术的顶端,可以将最前沿的科技和最高端的技术整合到列控系统中。针对“如何在众多新技术中确定研究范围”,师博士认为,先进技术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效益,研究范围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师博士有着多家外企的实习和工作经历,被幽默地称为“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孩子”的“四有新人”。他的回答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同学们热血沸腾又倍感亲切。
最后,同学们还提出了“通号院的市场占有率” “硕士的发展空间是否被博士压制” “40岁以后是否会被淘汰”和“我怎样才能来通号院”等关心的问题,到场的中国通号员工一一解答,并与同学们互动,气氛活跃而轻松。
本次学术沙龙体现了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决心,为清华学子们了解我国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的现状和未来、了解中国通号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提供了很好的窗口,同时也为企业了解清华学子的思想动态,了解高校当前正在研究的前沿技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